您現在的位置:

辭物理治療師 張誌紜延續紅藜產業

在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工作的屏東三地門女青農張誌紜,把做了17年的治療師工作辭掉,準備返回家鄉延續家族紅藜產業,她集中家族田地10幾公頃,分批種植,逐批採收,和食品大廠簽訂契約,穩定供貨,曾經被人遺忘的紅藜,因興起養生風,近年來被炒熱市場,讓張誌紜加深使命感。37歲的張誌紜,從小就在紅藜田長大,她說,從小就看奶奶種紅藜,她還不知道紅藜為何物,只知道長輩到田裏採收回來曬乾,她就要到穀場顧著,以免下雨淋溼,當時對這種作物很反感,甚至厭惡,但奶奶總是說這是原住民傳統作物,以後一定用得到,她覺得奶奶騙她。

23歲那年她和奶奶賭氣,不相信這小小紅藜有什麼好,她說,紅藜如果有人買,她就跟著下田種,就在此時,經過屏科大教授研究其營養成份竟超過一般白米及雜糧,再經過名人的加持及引用,竟變成時下最夯的食物。將近百歲人瑞的巴奶奶原是部落的製酒師,紅藜是最佳製酒的引子,又是原住民產業,她對紅藜特別偏好,所以一定要張誌紜傳承下去。她有使命感,不希望在家裏種了超過70年的紅藜消失,她決定把物理治療師工作辭掉,在她號召下,把家族親戚召喚來,全部10幾頃的地有種小米、花生、芒果等農田,全部改種紅藜,她說,從母親及阿姨最先響應,其他親戚一一加入,由她分配逐批栽種,從三地門、青葉、到瑪家、三和、長治,跨到台東,都有親人在種。

她指出,紅藜紅了後,就開始有訂單進來,光是網路傳播就讓他們供不應求,產品有紅藜米、紅藜粉及紅藜茶、麵包,國外市場也下訂單來買,最近國內食品大廠也來簽契約生產,讓整個家族全部人力投入產業,她說,有奶奶堅持下,讓世人看到紅藜的價值。正值紅藜採收期,各種不同顏色,有紅、有粉紅、有紫、有黃、有綠,一串串如瀑布懸掛,萬紫千紅,色彩繽紛,除食用營養價值高,應用花藝上,更吸引人。農糧署南區分署長姚志旺表示,紅藜曾經是原住民部落用途最廣的作物,曾被人遺忘,在專家的建議及長輩傳承和年輕一輩復育及推動下,喚起原鄉族群的共鳴,紛紛投入發展,也為原鄉部落帶來一片商機。(張誌紜0928118265)

辭物理治療師 張誌紜延續紅藜產業